近日,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王楠助理研究员申报的国家发明专利“一种灰楸叶片不定芽诱导及植株再生的方法”(授权专利号:202310128494.0)获批授权。
本发明是继楸树幼胚再生体系建立后的又一突破。本发明以无菌组培苗的叶片为材料,经过愈伤间接途径获得再生植株,属于间接再生过程;而以往以茎尖、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直接获得再生植株属于直接再生过程。区别在于:利用茎尖、带腋芽茎段不经过愈伤途径直接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嵌合体概率较高,出现嵌合体的现象仍属于瞬时转化的范畴,不利于稳定遗传转化植株的获得;而通过愈伤间接再生途径开展后期遗传转化,有利于获得整合到基因组的转基因植株。与现有技术相比,以灰楸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,具有取材方便、操作容易、来源广泛等巨大优势。
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灰楸叶片不定芽再生困难的问题,从叶片诱导愈伤到分化出不定芽仅需60天左右时间,不定芽诱导率达到80%以上,远高于已报道的叶片再生效率(仅有11.3%)。该发明为灰楸遗传转化、基因编辑等基因功能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。研究工作得到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“林木胚性细胞发育及高效遗传转化技术研究”的资助。
